
今天看到了一則新聞。內容講的是一篇三級分的作文裡頭,居然有20個錯字。像是:諸葛亮寫成豬哥亮、變得寫成變的、三顧茅廬寫成三顧毛盧(我還三顧毛驢咧XD)…一堆滿好玩的例子。
不過我今天不是要來批評說教育改得怎麼樣。而且看到這則新聞讓我想到以前小時候。記得我的小時候,那是在讀小學的時候,我聽過這樣的一個故事:
從前從前,有一位叫做孔融的小朋友。有一天他的爸爸帶了一個梨。因為這位孔融很乖,所以爸爸就把最大的梨給了他。他不要,他就拿了一個最小的,他說哥哥年紀比我大應該要吃大的。弟弟年紀小,本來就應該要讓他。爸爸聽了很是高興,贊這個孔融很聰明。
記得這是在美術課的時候聽到的故事了吧。老師說:請大家把蠟筆拿出來,現在就請大家畫出孔融讓梨的故事好嗎?
事實上,就在讓老師講完題目(我們今天要畫的是恐龍讓李的故事)的時候,還沒開始講故事的時候,我就已經知道要怎麼畫了。因此,後來這個故事比較大時所聽到的完整版。最後我畫出來的圖大概是長這個樣子。三隻恐龍互相在讓著李子。記得那時候我還非常的驕傲,因為我知道恐龍長什麼樣子。而且我還知道,牠們必需要有一排很凶狠的牙,背部還要有刺刺、尖尖的東西用來攻擊敵人用的。至於恐龍怎麼讓梨,這個就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我的恐龍要夠凶狠,能夠打敗其它同學的恐龍。
最後,這個厲害的恐龍終於被老師發現了。正當我沉浸在打敗所有人的恐龍的美夢中,我發現除了我,大家的恐龍都長的比較像人,但是看來看去,還是我的比較厲害。最後這堂課怎麼結束的,我也忘記了。記憶中,被罵了一頓,但那時候的我應該還在想要怎麼把恐龍背上的刺畫的更厲害、更猛。
我人生中,轉變了滿多次的。有的是性格的轉變。有的是智力的轉變。
那時候的我還滿智障的,總是聽自己想聽的,做自己想做的,然後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當中。
或許,當年那個畫恐龍的小鬼,現在還活我的某一個角落呢。不知什麼時候還會跑出來搗蛋。